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畅销榜>>
断舍离
作者:[日] 山下英子 来源: 浏览次数:763次 更新时间:2021-07-19

只要了解当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因此,我非常有必要先说明断舍离的含义。
  平日里,我们想把房间整理干净,一般会从哪里下手呢?想到要整理房间,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会是整理、整顿、扫除(扫、擦、刷)这些词。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整顿”有一种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这种微妙差异。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大吃一惊?对照着这个定义,回想平时的生活,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漫不经心地收拾,从来没考虑过“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关系吧?如此一来,倘若关系轴或时间轴是错位的,那么即便是收拾了,也没办法区分出生活必需品和没用的破烂儿。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某样东西,总觉着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到来;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是关系轴或时间轴错位的产物,即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东西时,我们把轴线错位在了物品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
  总体来说,在施行断舍离的过程里,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舍。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只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如此彻底地“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时间是由不断持续发展着的若干个当下组成的,所以这些“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也是在时时更新着。所谓时时更新,就是说我们要不断进行更换。如此一来,只要认真地收拾下去,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把东西搬回家之前认真思考一番,考虑东西现在对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考的过程里,你逐渐会认清,原来在你的生活里竟然充斥着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你就会只关注那些生活的必需品,懂得拒绝那些非必需品了。
  一旦形成了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你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而断舍离的含义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为了维持好心情而收拾
  是不是只要进行断舍离,随时更替循环身边的必需品,不乱买、乱堆东西,就没必要再收拾房间了呢?毕竟一提起收拾两个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不情愿、不得已的劳动,要是可以的话,能不做就不做。但事实是,一旦形成了断舍离的观念,就不会把“收拾”和“麻烦”、“讨厌”这样的词联系起来了。因为当你身边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时,自然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感,你要做的就是维持这种感觉不变,而你也很愿意这么做。只要体验过这种舒服的感觉,收拾也就没那么不情愿了。有过这种体验的人都会说,自从断舍离以后,以前那种一提到收拾就觉得讨厌的心情全没了,跟以前比,现在的自己真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断舍离是一种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不得不去收拾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的敌人,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根源。但如果没有那些东西存在,身边留下的都是自己此时此刻正需要、正适合自己的东西,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东西就全是我们的战友,让我们能有一个愉悦舒畅的好心情。如果只是为了维持这种好心情,那自然就能称不上是收拾了。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经过上面一番仔细的分类和分析之后,想必大家应该能明白一点了。说到底,堆积着的破烂儿就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担忧的聚集”。我已经说过,在断舍离里,要把时间轴放在当下,而良心不安与担忧,其实是把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与未来。
  我们先来看看良心不安吧。我说过,“不用的东西”是那种带着“我好恨啊”的诅咒的东西,反过来说,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能物尽其用而导致良心上的不安。光是想着“必须得用”,结果就是行动不起来,时间就这么慢慢过去了,继而又进入“这样不行啊”的自责中。而且,还会以“总有一天说不定能用得上的”之类的借口,就那样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会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找借口,不知不觉就耗费了很多的能量。这种行为就好像是自己狠狠地揍了自己一顿,然后再给伤口贴上创口贴一样,让能量慢慢地流失。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去毁灭证据”、'只要扔掉就好了,毁灭了证据就无罪了,是吧?“现在的我能够若无其事地说出这些话,可以前的我也完全就是这种状态。在我还没能”断“的时期,家里全是买了又不用的东西。因为”可是总有一天……“这样的借口,我把它们全都留下来了。与此同时,良心上的不安也越积越多。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干脆就扔了算了!”虽然这么想,但有些东西就是觉得很可惜,就是舍不得扔。比如说泡沫经济时期买的大垫肩的西装,当时可是足足花了十万块呢,太贵了,而且还没穿过几次。买的时候花了十万日元,这个事实总是一阵一阵地涌上心头,把自己完全逼回了过去。话虽这么说,但这件西装也确确实实不会再穿了。还有小时候家人买给自己的风筝、钢琴,现在根本没人玩了,可它们依然还是稳稳地盘踞在家里,相信很多家庭里都有类似这种的玩意儿吧!以前骑过,如今早就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之类的,也很常见。这些东西实际上已经变成垃圾了,必须得处理了,可还是因为太重、太麻烦,所以就懒得去扔。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把能量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了。可这些东西留了下来,反而会强化这些东西所包含的回忆和能量,给人造成混乱。说真的,我的感觉是,家里放着的东西,有八成都是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或未来上的。
  剩下的两成,就是时间轴确实锁定在现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算放得很乱,在断舍离看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些东西与自己是有切实的关系的。或许你很随便地胡乱用着这些东西,或许这些东西也和你自己并不相称,但将它们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就是下一阶段要处理的问题了。在目前这个阶段,当务之急是确保物品保持在active--使用中--这样的正常状态。因此,在断舍离当中,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聚焦于现在的物品也可以分为几类。每天使用、每个月用一次的,频率更低一点的还有每个季度、每半年、每一年用一次的,或者还有只在婚丧嫁娶等典礼上使用的东西,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它们分成“日常”和“非日常”两类。也就是说,并非使用频率低就不会和人产生切实的联系。那类使用频率低的物品,也必须仔细看明白再收起来留用。
  不过,我常常会看到类似在盛夏里玄关处还摆着滑雪板之类的情况。这是不是因为占了八成的过去和未来的东西太多,占据了收纳空间,逼不得已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暖炉和风扇不合季节地一直放在外面,类似这样的情形,还是要警醒一点。
  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此外,在往家里带东西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注意,有时候,我们会有把购买的焦点放在非日常的东西上。比方说,有人会为了一年也来不了一次的亲戚、为了偶尔来小住一下的朋友,特意准备出茶具和被褥。有的人在碗柜里放了大量专为客人用的餐具,可自己家人用的餐具却很少。我想,这一定就是因为他们总在重复着上述行为。
  在断舍离中,基本上没有“客用”这种观点。自己很喜欢、同时一直在用着的东西,拿给客人用就好了。因为平时在用的东西,都是经过自己精挑细选的好东西,所以给别人用也挺好的。为一年一次,甚至是几年一次的事情花钱,这说到底不过是“虚荣”罢了。如果按照一年只住两个晚上来算,就等于是在365天中的2天上花费了过分的精力。其实,大部分的客人来住的时候,都不会有“我想用客人专用的好餐具、好被褥”的想法。所以,不用为了虚荣而硬撑门面,自然地招待客人就是最好的。

上一篇:自控力
下一篇:学习的格局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