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全鉴(第2版)(典藏版)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1423次 更新时间:2018-08-14
〔译释〕
古语说:把稻谷的外壳脱去,而稻谷的精华一一米粒却仍然存在,其本质并未改变.这个精华,犹如人的神,即人内在的精神品性。不论人的外表如何变化,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不会改变的。
神骨为《冰鉴》之开篇,总领全书,当为全书总纲;同时也表明曾国藩本人品鉴人物以神为主,形神并重。
首先,这里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从这里也可看出, “神”与日常所言的“精神”并不一样。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而独立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也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与“神”的外在表现紧密相关,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东西,它放射出来就是光。这就说明: “神”藏于“形”之中,放射出来能为人所见,如光一样;“形”是“神”的藏身之处,“神”必须通过“形”来表现。日常观人吋,既要由“神”观“形”,又要由“形”观“神”。
解读
稻谷的精华是米,米蕴藏在壳内,碾壳成糠,皮去掉了,精华犹在。米未随糠去,因而“神”也不会因“形” (相貌等)的改变消失。 “神”与“形”,犹如“米”与“糠”。所以说“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曾国藩开篇就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告诉大家识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形神结合、观表察里.因为看人的表面,便对其人做出全部评价,难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轻易评价人,将会知错人,用错人。识人须观表察里,这里的“表”就是指人的外部表面形象; “里”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
成大事须靠众人,尤须靠能人。靠能人须识能人,这就需要成大事者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能够看人所长,察人之能。
曾国藩识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拙”字,即朴实、少心窍、不浮滑,具有踏实苦干的作风。它的内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外在标准要求有“美相”、无“恶相”两层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曾国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曾国藩识人的基本方法有:观相、询事、考言,通过三者并举来考察人,识出“千里马”。
……
古语说:把稻谷的外壳脱去,而稻谷的精华一一米粒却仍然存在,其本质并未改变.这个精华,犹如人的神,即人内在的精神品性。不论人的外表如何变化,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不会改变的。
神骨为《冰鉴》之开篇,总领全书,当为全书总纲;同时也表明曾国藩本人品鉴人物以神为主,形神并重。
首先,这里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从这里也可看出, “神”与日常所言的“精神”并不一样。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而独立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也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与“神”的外在表现紧密相关,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东西,它放射出来就是光。这就说明: “神”藏于“形”之中,放射出来能为人所见,如光一样;“形”是“神”的藏身之处,“神”必须通过“形”来表现。日常观人吋,既要由“神”观“形”,又要由“形”观“神”。
解读
稻谷的精华是米,米蕴藏在壳内,碾壳成糠,皮去掉了,精华犹在。米未随糠去,因而“神”也不会因“形” (相貌等)的改变消失。 “神”与“形”,犹如“米”与“糠”。所以说“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曾国藩开篇就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告诉大家识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形神结合、观表察里.因为看人的表面,便对其人做出全部评价,难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轻易评价人,将会知错人,用错人。识人须观表察里,这里的“表”就是指人的外部表面形象; “里”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
成大事须靠众人,尤须靠能人。靠能人须识能人,这就需要成大事者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能够看人所长,察人之能。
曾国藩识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拙”字,即朴实、少心窍、不浮滑,具有踏实苦干的作风。它的内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外在标准要求有“美相”、无“恶相”两层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曾国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曾国藩识人的基本方法有:观相、询事、考言,通过三者并举来考察人,识出“千里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