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畅销榜>>
终身学习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1576次 更新时间:2018-08-14



即使是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晚上,与我一起创业的三位合伙人郑重地告知我说——“黄征宇,我们三个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不能再跟你一起共事了。”


那是在2013年12月23日,距离圣诞节只有两天,我们四人在公司附近的一间咖啡厅会面时发生的事情。我点了杯咖啡刚坐下来,一位合伙人就告知了我这一决定,表情严肃,语气郑重,其他两位也是紧盯着我的双眼,点头称是。


听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无比惊讶,因为我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要知道,这三位合伙人都是我的同学——两位是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同学,也是最要好的朋友。


先说这位斯坦福大学的同学,我们认识近20年了,是非常铁的哥们,我在他的婚礼上是主伴郎(Best Man)——美国式婚礼中新郎最好的朋友才会担任的角色。两位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也与我非常要好。其中有一位因为买房缺钱周转,周六早晨6点多打电话给我,我当时还没睡醒,但是接到电话便毫不犹豫地爬起床,转了10万美元给他。另外一位曾跟我说过:“你在家里是独子,没有兄弟,你就把我当作你的兄弟。”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等我结婚的时候,我的伴郎一定是他们!


究竟是理念不合还是其他原因而导致我们分道扬镳,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从那一刻,我开始了我的心路历程。



惊愕过后,我的脑海中瞬间闪现出这三年来公司从创办到发展到兴盛的一幕幕场景。但在我内心最深处,突然有了一种陡然放松的感觉。


2010年,在结束白宫学者工作之后不久,我便正式开始了回国创业之路。BCC是我们四个人在国内创建的第一家公司,主要从事跨国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一开始发展得非常顺利,并且很快获得了世界排名前十的硅谷顶尖投资人迈克·梅普尔斯(Mike Maples)的第一笔天使投资。不到两年后,我们又获得了北极光创投基金1800万美元的B轮投资。短短三年后,公司的估值就接近一亿美元。对一个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作为创始人兼董事长,那时我一直有一个宏大的规划——把公司做成一个顶级的跨国金融数据公司。因此,我一手策划,在美国、印度和智利等国家陆续收购了当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每件事情都参与了联络和决策,也一直在倾尽全力地工作,不断推动我自己和团队的快速前进。


随着公司快速扩张,我也清楚地看到,我的行程变得异常忙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会议和应酬,经常回到家后兴奋的大脑久久不能平静,入睡时间也越拖越晚,但第二天早晨又会很早醒来,开始处理海外公司的邮件……可以说,那时我的状态是:只要醒着就在工作着,没有一刻能真正休息,日复一日。公司经历了快速扩张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虽然仍有50%以上的成长率,但规模和盈利已不像以前那样可以每年成倍增长,这一形势又让我逐渐开始焦虑起来。


与此同时,在生活上我也感觉进入了瓶颈期。健康方面,虽然每年体检都能过关,平时也定期健身,但某些健康指标仍然在持续下降。另外,由于常年出差和应酬,饮食没有规律,睡眠不足,我自己都发现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创业期的埋头苦干让我疏忽了和朋友、亲人的联络——那时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尽快把公司做大,然后可以脱身出来好好休息,再去好好跟朋友们聚聚。但事实上,公司的事情是解决不完的,我反倒是越做越忙。



在工作最繁忙的日子里,我时常这样想:“如果我休息一年,什么工作都不做,该怎么规划这一年?”于是这个问题也成了我的“散心丸”,我时常尝试着规划,如果拿出一年来给自己规划人生的MBA课程,我会选择上哪些课呢?


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小时候的生活是父母来规划,进了学校以后课程都由老师来规划,现在不能靠别人而只能靠自己时,又该如何规划呢?我在持续思考:除了事业,我还能做什么?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人生真正的意义又是什么?


因此,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不断寻找那些成功的案例——有的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情很开朗;有的人家庭非常和睦,子女也很出色;有的人事业非常成功,人际关系又很好。每个领域每个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人存在,而我深信,成功必定留下痕迹。从他们的身上,我开始思考以下几点:


1.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 有没有办法向他们学习,以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己现在的极限?

3. 有没有办法在每个方面都能获得提升和增长?而不是非得放弃或牺牲某些方面?


于是,我时常在办公的短暂间歇或脑海中灵光一现的时候,在纸头上罗列出想要提升之处、我觉得有疑问的方面,还有所找到的相关领域里世界上最顶级的老师信息等,不断填入表格中,设计成行动规划表。而每当有新的具体想法闪现,我就会填入这张表,不断充实、修改。这样过了一年左右,我突然发现规划表已经填得差不多了,如果上面罗列的各项都能得到严格执行的话,这将是意义重大的人生成长。


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实现表格上的目标。因为当时我总觉得要先努力把事业做好,公司要发展得再快一些。我的三位合伙人朋友也曾劝告过我,不要老是走得这么快。但那时我觉得有这么好的市场机会摆在眼前,一定要加快步伐抓住商机,快速地把公司做大,然后卖掉也好,上市也好,这样我就能真正空出时间来做我的人生MBA,获取全方面的提升和成长。



当时,三位合伙人在圣诞节前向我提出“不再共事”后,除了惊愕和陡然放松,我的情绪非常复杂,有说不出的五味杂陈的感觉,想哭,也想苦笑。


在此之前,我的人生之路可以说走得一帆风顺:10岁随父母移民美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拿到了三个学位;进入英特尔工作了七年,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期间还去哈佛商学院进修了两年,拿了MBA;2010年我被推举进入白宫,成为奥巴马亲自授权的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白宫学者,完成任期后便和朋友回国创业,将公司越做越大。到被“不再共事”这一年,我才36岁。


可以说,这是我个人生涯中遭遇到的最大挫折。当咖啡店会谈结束,我回到家,一夜无眠。看到太阳慢慢升起时,突然认识到这未尝不是上天给我的一次好机会、一枚改变我一生的“原子弹”。


虽然曾经的友谊覆水难收,至今仍令人深怀遗憾,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既然我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也列好了行动规划表,那么为什么不趁此机会,立刻着手实现呢?挫折让我最终下定了决心,坚定地踏上了这条我自己规划好的,彻彻底底改变我一生的成长之路。


从开始规划到现在,我的人生MBA课程已经延续了四年,它给我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可以说,我的整个人都因此而变得完全不同。



美国著名的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1904~1987)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研究了数百个国家的神话和文化,构建了独树一帜的神话学体系,启发并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几代学人。他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发现所有的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将其称为“英雄的征途”。这个征途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遇到问题,比如恶龙侵犯英雄所在的家园;第二阶段,寻找恶龙,英雄得单枪匹马踏上征途,独自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第三阶段,经过种种考验,英雄终于击败恶龙;第四个阶段,英雄成功归来,并且把这个经历告诉大家。


约瑟夫·坎贝尔还发现,无论在原始部落还是现代国家,几乎所有流传下来的神话大致都是这样一个模板。为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心的成长,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都必须走的“英雄征途”。


细想一下,我们现实中的英雄征途是什么?那就是我们遇到问题,寻找问题的缘由,然后独自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最终获得了解决。解决之后,我们还能和别人一起分享经验。


而整个人生征途也是由这么一个个小的征途所组成的,或者说是存在着很多个这样的循环。比如我今天碰到这个问题,我需要解决,我走上了这个征途,但解决之后不代表新的问题不会再次发生,于是我们又要开始新的征途。


我知道现在社会里的人都普遍过得很焦虑,有人为找一份好工作而焦虑,有人为职位晋升而焦虑,有人为男女感情和家庭关系而焦虑,有人为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而焦虑,有人为养儿育女和赡养父母而焦虑,有人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而焦虑,有人为了健康、安全和生命而焦虑。大家可能无时无刻都活在焦虑之中。


但在焦虑的同时,如果大家能够像约瑟夫·坎贝尔归纳的那样,把问题看成是神话里的英雄所必须解决也终能解决的“恶龙”,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一次次很有意义的征途,我们的人生故事就会完全不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自己这四年里走遍全球,花费超过50万美元,向世界上最顶尖的权威学习并自我实践的英雄征途。我完全相信人生是可以在学习和应用中不断进步和完满,是可以在征途中不断有收获的,我很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在各自的英雄征途中都能走得更加顺利,更加成功。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