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畅销榜>>
世界是通的
作者:王义桅 来源: 浏览次数:1379次 更新时间:2021-07-19

“一带一路”的术与道
  靳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传》这句话,每每给我启迪,我很高兴这句话也同样启迪了王义桅教授。
  就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公布三周后,王义桅教授便在人民出版社推出国内“一带一路”研究的首部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及时准确地帮助国内外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导报》曾刊文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重要的哲学范畴——道”。正是秉持着这种思考和认识,王义桅教授不辞辛苦地赴世界各地讲“一带一路”的术与道,为通达天下而奋斗。
  去年9月,我同王义桅教授赴布鲁塞尔参加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三次会议,王义桅教授给欧盟官员介绍“一带一路”,引起热烈反响。他的演讲“中欧如何开创文明共同复兴的前景”,不仅激活了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纽带的历史记忆,似乎也点燃了中欧开创新人文主义的雄心,让欧洲在跨大西洋关系之外,多了致力于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选择,受到欧方高度赞许。我深切地感觉到,他不仅把“一带一路”当作事业,而且当作信仰,与其说研究“一带一路”,不如说研究其背后承载的□□复兴与世界大同,故此才能□□旧学问与老思维。
  不仅如此,王义桅教授的思考从未停止。《“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出版后,他深入基层,走向世界,包括接受我的推荐到□□和中亚调研,更好地了解了国情与世情,发表了大量的“一带一路”研究成果,被称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先生”。一年之后,他又推出第二部“一带一路”研究专著《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思考更□□“一带一路”本身,通古今之迁变,承时代之使命,详尽而深入地分析“一带一路”的逻辑,从而实现对“西方中心论”历史观、“世界是平的”全球化逻辑的□□。
  我非常欣赏本书的观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五通”之精髓,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和共同复兴,开创包容性全球化。今天,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一带一路”通过包容性技术、包容性制度,正在摈弃旧式全球化,开创全球化3.0版。我们正在迈入万物互联的时代。“世界是通的”,这是作者的坚定信仰及对世界的美好期许。
  王义桅教授的上部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出版后,被翻译成阿、英、韩、德、波、土、印地、日等多种语言出版,繁体字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并入选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十一批学习书目,以及中国读书协会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015年好书”,产生了广泛的国内外影响。本书更是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及其所承载时代的逻辑、“一带一路”所透视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相信会取得更大的效应,带来更多正能量,值得大家一读。
  “灵感来自五千年文明,激情来自万里河山。”王义桅教授喜欢历史,凡事推本溯源至5000年,外国人常称其为“五千岁”先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心里不只是装着中华文明复兴和中国梦,更着眼于人类文明共同复兴和世界各国梦,这是他在国内外讲述“一带一路”时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吧。
  真诚为本书的出版感到高兴。祝愿“一带一路”事业成功。是以为序。
  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是□1世纪人生之大幸。
  “欧洲人□大的不幸,就是不能成为一个中国人!”欧洲启蒙运动旗手伏尔泰当年的感慨,启迪了意大利学者艾科。他去世前数月曾表示:“18世纪的欧洲盛行中国热,可惜欧洲人当时失去了与中国建立平等伙伴的历史机遇,如今再也不能有如此遗憾了。”
  正如过去我们靠西方定义中国一样,现在越来越多国家拿中国来定义他们,或拿中国来说事儿。美国也不例外,托马斯·弗里德曼与迈克尔·曼德鲍合著的《昨日辉煌》(THATUSEDTOBEUS)的出版,可谓形象之至。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在世界这一波“讲好中国故事”中不再失语、失态、失势。拙著《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的后记中曾经这样描述□008—□011年笔者在布鲁塞尔任外交官的经历:“自以为是的西方人老是无端诟病中国。我就算不是中国人,也会为中国辩护。”今天,不再只替中国辩护,不再只给西方讲,而是给我们自己,给广大世界人民讲中国故事了。
  □015年11月,在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幕式上,谭中先生感慨——何时外国人研究中国不再是引用美国人的而是中国人的著作,中国才算真正崛起了。笔者在闭幕式上称之为“谭中之问”,并予以回答:“一带一路”倡议正赢回中国学的话语权。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现在引笔者著作啦!台下许多外国人朋友纷纷点头。
  这具有多么与众不同的时代意义啊!讲好中国故事,从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开始。
  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境界。什么境界?就是讲中国故事之道。道在心中,而非老把“自信”二字挂在嘴边。推动人类文明复兴,□□现代化,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推动形成三种世界秩序:文明秩序、国际秩序、□□秩序,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时代担当。笔者在本书及与程亚文合著的《天命:一种新的领导型国家的诞生》中,将“站在人类文明新高地”作为中国故事的精神境界,以实现□1世纪的“张载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举例来说,世人将互联网当作技术、产业、平台载体抑或生产-生活-思维模式,都是站在网民的立场思考的,较少考虑非网民的感受。只有将互联网当作基础设施和人类的共同家园,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4亿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才能告别互联网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智者更智、愚者更愚”的局面,推动世界非网民尽快融入互联网,且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引领□1世纪人类新文明。这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逻辑。
  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艺术。中文是世界上□□非字母文字,常常使世界看不懂中国但充满好奇。我们面对的不只是西方,而是西化世界——从制度到观念。因此,我们必须懂得西化逻辑,在科学与艺术之间,阐明中国发展之道。为此,我们要阐明□□□□政策主张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以及与世界的相通性,与时代的契合性,才能让中国故事在世界上入脑、入心。比如,中国不干涉内政政策,源于中国文化尊重差异性、主张多样性,无论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佛家“不作孽”思想中都得以体现。讲清楚中国外交政策的文化内涵,主动性、话语权就有了,人家就不会将“不干涉内政”与“不负责任”画等号。“一带一路”从其名“一”“带”“路”到其实“互联互通”,既有中国智慧又融通世界智慧。
  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修养。不同于历史上的大国,我们要讲述的是“四特”中国——特长历史、特大规模、特世俗社会、特殊崛起,这易招致对中国崛起的谩骂围攻,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修养。讲好中国故事,不能急吼吼,要注意方式方法。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天,仍然是完善自己,说服世界。比如,西方人常常将“一带一路”称之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甚至一些中国学者也这么说。笔者常常提醒西方人,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两千年的东西方文化、贸易之路的统称,靠马歇尔计划做参照系未免太狭隘了。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要唤醒包括欧洲人在内的各种文明的共同记忆,开创共同复兴的前景,致力于联合国□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样就名正言顺了。向国际社会讲中国梦也是如此,中国梦不只是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也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人类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实现吧。
  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文化自觉。对于我而言,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要以为是中国人就懂中国故事,讲中国故事是一个熟悉国情、世情的过程。古人讲知行合一,让讲好中国故事成为行动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无论身处何地,身在何时,都在不自觉地讲中国故事,以言行或信念。“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本书从人类文明史角度讲述了“一带一路”所开创的全球化1.0、□.0、3.0故事。期待每一个沿线国家乃至其他国家人民,都去讲述各自心目中的“一带一路”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以亲身经历打动听众的心弦,引发广泛共鸣。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笔者应邀发表演讲——《“一带一路”助推人类文明共同复兴》,就以自己的经历做开场白:“□0年前我还是复旦大学学生,我的女友,即我现在的夫人(笑,掌声),□□次到我老家去,那是江西的一个小城市。春节前,火车非常拥挤,无法上去,我就把她从窗子推进去,但是进去之后她也没地方待,只好金鸡独立,这就是当时的旅行。后来建了高铁,她才答应我的求婚(笑,掌声)。我知道中国的一些邻国可能还面临着类似的交通问题,现在中国修了这么多高铁,我们也应该帮助邻居实现他们便捷交通、快速回家的梦想(掌声)。”故事一开讲,全场□000多位来自世界134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院长和所在学校校长就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在饶有兴味地听完笔者讲述“一带一路”后,将笔者团团围住,探讨如何共同实现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百年梦想。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讲好世界故事。讲什么?首先是讲好中国改革的故事,改革是世界潮流。中国故事对世界的启发,体现中国对世界的担当,中国故事折射的时代趋势,是我们首先要讲好的。中国改革,是人类□大的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是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机会,要体现费孝通先生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大同”的境界。“一带一路”正是融通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的媒介。
  世界的中国热,从亚投行到“一带一路”,不一而足。中国人,首先应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我们,则是其排头兵。以精彩的方式讲好精彩的故事,以感人的方式讲好感人的故事,以人性的方式讲好人性的故事,乃□1世纪人生之大幸。

上一篇:公式之美
下一篇:诗的八堂课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