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读者试读>>
推拿按摩入门

书号(ISBN):9787553771250 作者:吴云川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日期:2017 定价:
页数:0 开本: 中图法分类:
图书分类: 荐购人: 荐购时间: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值得为全家人收藏的推拿按摩保健大全! 24种基础手法,扫码看高清视频,专业医师手把手教你推、拿、按、揉……用于家庭保健,对付一般小毛病足够用。 推拿在小儿身上更有效!按摩手法要轻柔,捏捏小手百病消,57个常用穴位,解决孩子健康大问题! 每天坚持几分钟,调理常见病有良效。针对不同疾病,详细介绍每种推拿手法的操作要点、时间次数、力度,就算没有任何经验,你也能与自己的身体顺畅沟通! 专业医师示范,跟着按摩顺序来,连贯动作清晰图解,即使没有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看了这本书,一样可以成为自己的理疗师!
  读者试读
24种基础手法足够用 推拿也叫按摩,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大多数操作都是以手进行,所以,掌握一些基础的手法很重要。就家庭推拿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说,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其中24种主要手法,就能达到一般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法 用拇指、手掌、拳面以及肘尖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直线移动的手法称为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 【操作手法】①指推法:操作者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分开助力,做拇指内收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按经络循行或与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②掌推法:操作者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以掌根为重点,运用前臂力量向一定的方向推进。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掌叠于掌背推进。③拳推法:操作者手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指间关节背部突起处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④肘推法:操作者屈肘关节,用尺骨鹰嘴突起处(肘尖)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推进。 【推拿要诀】肩及上肢放松,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的治疗部位。用力深沉、平稳,呈直线移动,不可歪斜。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每分钟50 次左右。操作时的压力要适中、均匀,不宜过重,否则易引起皮肤破损。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称用力,提拿一定的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 【操作手法】操作者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拇指及其他四指对称用力,夹住治疗部位的肌筋,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筋提起,并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一紧一松的捏提和捏揉动作。 【推拿要诀】操作时,肩、肘、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而柔和。手掌空虚,指腹贴紧患部。蓄劲于内,贯注于指,做连续性的一紧一松运动。不可用指端、指甲内扣。运劲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或使用暴力。拿法刺激性较强,临床上常在拿法后施以搓揉运动,以缓和刺激。 给宝宝推拿手法要轻柔 直推法 【操作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螺纹面,或食、中指螺纹面从穴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称为直推法。直推时,肩、肘、腕关节放松,伸直拇指或食、中二指。用拇指直推时主要靠拇指的内旋和外展活动,用食、中指做推法时主要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推时可根据需要用双手或单手向上、向下作直线推动。用力较揉法轻,每分钟250~300次。 【推拿要诀】直推法是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常用于“线”状穴位,如开天门、推天柱骨、推大肠、推三关等。直推法有向上(向心)为补、向下(离心)为清之说,但补清之说也不完全一致。直推法和其他几种推法,在施行时均应用指蘸取药汁,且蘸取药汁时要干湿得宜。 分推法 【操作手法】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面,或用双手食、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称分推法,又称分法。向两旁分推时,既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向两旁分推如直线时速度加快,幅度较小,每分钟250~300次;分推如弧线时,则速度稍慢,幅度较大,每分钟约200次。 【推拿要诀】向两旁分推时,动作应轻快,不要重推,也不要重按。本法轻快柔和,能分利气血,适用于坎宫、大横纹、璇玑、腹、肺俞,因向左右分向推动,故这几种操作又被称为分阴阳。 打马过天河 【操作手法】运内劳宫数遍后,用右手食、中二指指面蘸凉水,由总筋起,弹打至洪池(曲泽),10~20遍,边弹边打吹凉气,称打马过天河,又称打马过河。 【功效】打马过天河,性凉大寒,主治一切实热证。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上肢部 ◎脾经 【位置】拇指螺纹面。也称脾土。 【功效】①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②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情况下,脾经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③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隐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操作手法】旋推或将小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称补脾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300次,称清脾经。 ◎肝经 【位置】食指螺纹面。也称肝木。 【功效】①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②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以水涵木,滋肾养肝。 【操作手法】旋推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称推肝经。通常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清。 ◎心经 【位置】中指螺纹面。也称心火。 【功效】①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黄短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②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以防引动心火。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操作手法】旋推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称推心经。通常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也可用掐法称掐心经5次。 捏捏小手不生病 不爱吃饭 孩子不爱吃饭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常见于1~6岁的小儿,表现为不欲纳食,甚至拒食。推拿治疗以调脾胃、增食欲为原则。 按摩顺序:补脾经→补胃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掐四横纹→摩中脘、摩腹→捏脊 ①补脾经、补胃经:旋推拇指螺纹面100~200次;旋推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100~200次。 ②运内八卦:用拇指指面在掌心周围(通常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作圆)做运法100~200次,掐八卦穴各5次。 ③揉板门: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中央(点)及整个平面,用指端揉100~200次。 ④掐四横纹:用拇指指甲掐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各5次。 ⑤摩中脘、摩腹:摩中脘3分钟,摩腹3分钟。摩动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治疗部位,压力要均匀,动作要轻柔。 ⑥捏脊:自下而上捏3遍,捏第4遍时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 小偏方 葡萄150克择洗干净,用榨汁机榨汁即可。适用于3岁以上总感到胃部饱胀、不想吃东西的宝宝。 对症加减方 若为脾胃虚弱,加揉脾俞、胃俞、足三里各1分钟。 若为胃阴不足,加推三关、补肾经、揉二人上马、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清大肠各100~200次。 小儿不宜偏食,要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少进甘肥厚味、生冷干硬之食物,鼓励多吃蔬菜及粗粮。切忌滥用补品、补药等。 颈肩腰腿,哪疼按哪 颈椎病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紊乱,湿、痰、瘀等积聚导致经络不通、筋骨不利引发颈椎病。推拿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按摩顺序:?颈、肩部→按揉风府、风池、天宗→按揉曲池、合谷、手三里→搓肩关节→抖上肢→摇颈部→颈部拔伸 ①患者坐位,操作者在其后用?法或四指推其肩部1分钟,颈部放松。 ②按揉风府、风池、天宗各1分钟;用拇指和食指拿风池1分钟左右。 ③按揉曲池、合谷、手三里,每穴1分钟。 ④搓肩关节,抖上肢,拔伸指关节,各1分钟。 ⑤摇颈部。患者取坐位,颈项部放松,操作者站于其背后或侧方,用一手扶住其头顶稍后部,另一手托住下巴,双手相反方向用力,使头部向左或向右缓缓转动。 ⑥颈部拔伸法。颈部放松,操作者站于其头顶部,一手托其枕部(后脑勺),另一手手肘托住其下颏部,然后两手同时运动,向上牵拉颈部。 小偏方 通草300克,菊花200克,白芷、红花、佩兰、川芎、厚朴各100克,桂枝60克,石菖蒲80克。将以上中草药混合并使其软硬适度,制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元宝形“药枕”,可预防及治疗颈椎病。 对症加减方 有向上肢传导的放射痛,加颈部压点痛的按揉弹拨,颈部旋转扳法或定位扳、侧扳,低重量、较长时间的颈椎牵引。 下肢沉重无力,如“脚下踩棉花”,加低重量长时间的颈椎牵引(40~60分钟,3~5千克)。 眩晕,乏力嗜睡,可加头面部常规推拿操作,低重量较长时间颈椎牵引。 慢性头痛,加按揉双侧内关、心俞、三焦俞、膻中。 全身按摩更轻松 头面部的按摩方法 按摩顺序:推印堂、神庭→推攒竹、阳白、太阳、头维→推眼眶周围→推、揉面部诸穴→揉前额与面颊部→按头面部,摩前额和面颊,推前额→抹前额至风池→叩击前额至百会,振睛明→拿头部五经→扫散头侧部 ①患者仰卧位,操作者坐于其右侧或头顶后侧。一指禅推印堂、神庭,往返操作2~3次。 ②一指禅推攒竹、阳白、太阳、头维,往返操作2~3次,左右同。 ③自睛明沿眼眶周围用一指禅推法操作,由内向外,从上至下,自左眼至右眼,呈“∞”操作2~3次。 ④一指禅推或指揉睛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人中、承浆,往返操作2~3次,左右同。 ⑤中指揉法操作于印堂、太阳、头维、攒竹、睛明、鱼腰、迎香、地仓、颊车、下关等面部的穴位。 ⑥大鱼际揉法操作于前额与面颊部:由印堂揉至神庭,在前额正中至左右太阳上下左右往返移动;再从太阳揉至下关。 ⑦采用大鱼际揉法,从下关开始依次做下关至颊车、下关至地仓、下关至迎香的往返操作,最后返回太阳,往返3次。 ⑧中指按法操作于头面部的穴位。三指摩法操作于前额和面颊。推法操作于前额。 ⑨大鱼际抹法:两手大鱼际自前额向两侧太阳至耳后高骨再到风池3~5遍。 10侧掌叩击前额至百会。指振睛明。 11一手固定前额,一手五指分拿头部督脉和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从前向后拿,止于风池,操作5~10次。 12扫散法:一手固定头侧,另一手五指分置另一头侧,沿耳上向两边头侧部操作3~5遍。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