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
书号(ISBN):9787111612551 作者:黄营 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 定价:
页数:0 开本:32开 中图法分类:
图书分类: 荐购人: 荐购时间:
内容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钢筋加工》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编写,聚焦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关键环节——钢筋制作环节,以简洁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丰富的图片和案例,详细地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筋制作的特点、材料、设备、作业前准备、工厂加工、骨架入模、工地加工、质量要点和安全与文明生产等,还介绍了预埋件制作、外露钢筋保护、工厂隐蔽工程验收、工地隐蔽工程验收等。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钢筋加工》可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和施工企业的培训手册、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更可作为预制构件生产和施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生产与安装工人随身携带的工具书,对总包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工程监理人员、甲方技术人员也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
读者试读
我非常荣幸地成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编委会的成员,并担任《钢筋加工》一书的主编。
无论装配式建筑有多么大的优势,也无论装配式建筑方案制定得多么完美、设计得多么先进合理,最终的品质还是靠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去实现的,所以,装配式建筑项目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人员是否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了规范的作业,加工制作出了合格优质的钢筋制品,为生产出优质的预制构件,进而完成并实现优质的装配式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装配式建筑开展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所有的优质装配式建筑工程一定是由经过严格系统培训的、掌握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操作技能的一线人员,包括制作和安装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精心作业而实现的,凡是出现很多问题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都是因为不知其所以然,蛮干、乱干所造成的。所以,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培训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使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真正掌握装配式建筑的原理、工艺和操作规程。
本书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聚焦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非常重要的环节——钢筋的下料、加工而编写的,目的是作为一线人员的工具书、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让一线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科学的工法进行作业,保证装配式预制构件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品质,真正发挥、实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
本书是在以郭学明先生为主任、许德民先生和张玉波先生为副主任的编委会指导下,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与施工》(主编郭学明)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工艺设计与制作200问》(丛书主编郭学明,主编李营)两本技术书为基础,以相关国家规范及行业规范为依据,结合各位作者丰富的多年实际生产制作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以简洁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丰富的现场图片和实际案例,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筋制作的特点、工艺、工法、设备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深化、细化和拓展,以方便和适合一线人员的实际阅读使用。
编委会主任郭学明先生指导、制定了本书的框架及章节提纲,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意见,并进行了全书的书稿审核;编委会副主任许德民先生对全书进行了校对、修改和具体审核;编委会副主任张玉波先生对全书进行了校对和统稿。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的设计工作;参编者高中先生一直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从事质量、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具有较丰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参编者张健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预制构件的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和制作经验,现为沈阳兆寰现代建筑构件有限公司的工厂厂长。
本书共分15章。
第1章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简介,讲述了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与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概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类型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连接方式等。
第2章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筋制作的特点。
第3章和第5章分别讲述了材料的种类、材料验收与保管。
第4章介绍了钢筋加工设备。
第6章描述了工厂钢筋加工前的技术准备。
第7章和第12章分别讲述了工厂钢筋加工和工地钢筋加工。
第8章介绍了预埋件分类及专用预埋件的制作。
第9章介绍了钢筋骨架入模。
第10章和第13章分别讲述了预制构件隐蔽工程验收和工地现浇混凝土隐蔽工程验收。
第11章介绍了预制构件存放、运输时对外露钢筋的保护。
第14章和第15章分别介绍了钢筋加工的质量要点和安全与文明生产。
我作为主编对全书进行了初步统稿,同时是第1章、第3章、第8章、第10章、第11章、第13章的主要编写者;参编者高中先生是第2章、第5~7章、第12章的主要编写者;参编者张健先生是第4章、第9章、第14章、第15章的主要编写者。其他编委会成员也通过群聊、讨论的方式为本书贡献了许多有益的内容或思路。
感谢安徽晶宫绿建节能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顾建安先生和上海城业管桩构件有限公司叶贤博先生对本书部分章节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我国发展较晚,有很多制作工艺和技术尚未成熟,正在研究探索之中,加之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