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册或登录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微信登录
图书分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畅销榜>>
读懂“一带一路”蓝图
作者:刘伟 来源: 浏览次数:1292次 更新时间:2021-07-19

  《读懂“一带一路”蓝图:<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详解》: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全球不平等加剧、结构性矛盾凸显与增长动力缺乏等时代困境。推动升级版的全球化,构建包容均势、和平共赢、改革善治、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诉求。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成就吸引了处于世界经济时代困境中的各国。世界更加期待中国能够分享发展经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通过共商共建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实现世界经济的新构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
  第一节世界经济进入新时代
  一、世界经济的时代困境
  全球化的三次浪潮曾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交通运输技术的改进、降低关税壁垒的谈判以及二战后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各国间商品贸易、资本和人员的全球流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次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进入复杂的相互依存的新经济时代。然而,也正因为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利益的分布仍然充满矛盾和冲突。随着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化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不平等加剧、保护主义抬头与新增长点难寻的新时代困境。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是全球化新时代的最大亮点与特征。这其中一大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成功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取得相对竞争优势,约有30亿人口因全球化而摆脱贫困。经济实力的上升使得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逐渐拥有更多话语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方案于2016年1月获批,金砖国家全部进入IMF前十大成员,中国的权重排名跃至第三,印度话语权上升,超过6%的IMF份额将转移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然而,受经济地理、政治形势与自然禀赋等因素影响,部分发展中国家未能在第三次的全球化浪潮中融人国际经济体系,导致被边缘化,因而造成全球化结构性矛盾与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加剧。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未能全面融入全球化,包括原苏联的一些国家和几乎所有非洲国家。
  第三波全球化浪潮在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迅猛推进。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趋势渐平,贸易谈判停滞不前。独善其身的保守思潮与保护主义在世界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逐渐抬头。而全球经济的高度依存性,导致一国的经济危机很容易转移,引发区域性、跨区域性的经济问题,进而酿成全球性危机与短时间内对抗危机的、但实则具有保护主义倾向和过度刺激经济的应激性反应。

 

上一篇:改革大道行思路
下一篇:茶典

电话:010-80522028 传真:010-805220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期南花园村168号2号展厅25号
版权所有:北京思得乐图书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335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3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